我的WD Elements 320GB外接式硬碟
科技越來越發達,從早期電腦不到20GB的硬碟容量到現在硬碟容量的配額已經突破320GB,加上許多資料都數位化,每一樣資料都需要儲存空間,內建的硬碟快已經不敷使用,再者,有些使用者需要將一些大檔案的資料帶著走,若是使用隨身碟這是行不通的,因為隨身碟的容量目前還無法與外接式硬碟平起平坐、當然價格這部分也是,所以使用者會選擇使用外接式硬碟來儲存或是備份資料。
相信大家應該有注意到,目前市面上許多廣告文宣都以貼近使用者的方式比喻,以外接式硬碟來說,很多文宣上面都會出現說「最高可以儲存80,000首的音樂」、「最高可以儲存64,000張JPG相片、圖片」、「可以儲存38部高畫質HD影片」等等之類的,從此就可以觀察到,使用者目前硬碟空間會爆掉應該就是因為這些多媒體資料占滿了整個硬碟,使得使用者有需求去購買額外的儲存空間來儲存照片、影片等檔案。若是一般人儲存公司文件、作業報告,基本上電腦內部的硬碟就已經十分足夠使用。市面上的外接式硬碟的尺寸主要分成2.5吋與3.5吋,而目前最新技術則已經有2TB超大容量的外接式硬碟。
WD Elements外接式硬碟
由於最近(2009年11月XD)筆電內的120GB硬碟已經快滿了,所以考慮購入一個外接式硬碟來解決容量不足的問題,所以到光華新天地選購外接式硬碟。當然商家琳瑯滿目,走了幾間、比較了幾間後,最後在良興購買了一個WD的外接式硬碟,這個外接式硬碟容量為320GB、3.5吋、SATA界面、價格為2000元。
當然由於進位的換算,實際可使用的儲存空間為「320GB*93%」,因為大部分廠商都會將硬碟容量算法採用「1GB=1000MB」方式計算(因為廣告打出來可儲存空間量數字會比較大),但電腦內實際的計算方式為「1GB=1024MB」,經過統計,大概會損失7%,可以使用的空間大小為廠商提供的數據再乘以93%。
開啟外接式硬碟的外包裝後,裡頭配有一條USB傳輸線、一個320GB外接式硬碟、一張產品簡介、一張產品保固書、一張光碟,但卻沒見到保護套。之前看同學的Toshiba外接式硬碟,內部額外配有保護布套,外出攜帶時可以放置,或許剛好這廠牌的外接式硬碟都沒有附贈吧?
去年同學在新光華開幕那天購買了Toshiba的外接式硬碟、容量為160GB,價格約1600元,隔了一年後,多幾百塊價格卻可以購買再高一階容量的外接式硬碟。可見得科技產品的價格貶值非常迅速,產品日新月異,新技術不斷推出。
產品內附贈的光碟裡頭是Memo Backup軟體,可以讓你輕鬆一鍵備份電腦內的資料,不過經過測試後,這軟體只提供30天試用,是個商業軟體、使用者付費,感覺真不貼心,所以一般使用者不是很建議使用這類軟體,雖然這個軟體的備份機制很方便,不過為了省錢,若真的需要備份,倒是可以使用ghost對整個硬碟進行備份動作,或是自己選擇需要備份的部分進行備份即可。
WD Elements外接式硬碟 產品小測
透過HD Tune檢測程式,我們可以發現這個外接式硬碟傳輸速度最高可達25.9MB/秒,平均速度可達23.7MB/秒。
另外來個對照組,拿本機硬碟測試,平均傳輸速度比外接式快了18MB/秒,雖然USB2.0速度已經很快了,但仍不敵本機內的傳輸,未來USB3.0不知道速度是否會追上本機對硬碟的存取速度。
選購外接式硬碟注意事項
》速度
通常外接式硬碟的傳輸速度最快可以達到480Mbps,但經過測試後,通常都是達不到這個數據,原因不外乎一些外部原因,像是硬碟本身的速度、晶片組等等。
》外觀
挑選外接式硬碟時,比較需要注意的是散熱能力以及外殼,至於樣式的選擇則擺其次。外殼選擇金屬的鋁合,散熱能力比較好。
》接頭
有些外接式硬碟的接頭可能是迷你接頭,這種接頭在數位相機上似乎是蠻常見的,不過我們常常會將接頭拔來拔去,建議是選擇USB的接頭,除了比較算是大眾規格外,也比較不容易壞掉。
》尺寸
目前尺寸分為2.5吋與3.5吋,2.5吋的優點是體積小、防震能力比較佳,但缺點是價格比較貴。至於3.5吋的優點則是價格便宜、目前最高容量可達2TB,但缺點是體積大不適合隨身攜帶,防震能力較落,因此欲選購的朋友,需評估一下。
》格式化
很多外接式儲存硬體都是採用FAT的格式,這種格式缺點是無法儲存大於4GB的檔案,所以我們必須先進行格式化,將硬碟格式化為NTFS,這樣方能儲存超過4GB的檔案。
》擺放
基本上建議採用平放方式,因為以力學角度來看的話,因為硬碟的磁頭是以水平地在移動讀取資料,如果你放直的,那可能久了會造成讀取頭的偏移,另外讀取時請避免碰撞,否則也會造成讀取頭的偏移,降低外接式硬碟的壽命。
》保固
一般保固時間多為3年,低於3年的話,購買時需要斟酌一下。當然如果保固時間可以找到更久的當然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