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電腦硬碟容量滿了,多數使用者第一個想法就是買一顆幾TB的硬碟來擴充,如果是筆電的使用者,第一個想到的是買一個外接式硬碟來備援資料,這樣的想法並沒有錯,那是當你還不知道有「NAS」這個好用的東西,才會這麼想。倘若你知道NAS這個私人網路儲存伺服器之後,或許你會改變你的想法與思維,讓檔案的共用、共享可以更便利,同時也可以在行動裝置上、跨平台上做存取,不是一件很方便的事情嗎?
對於NAS,多數使用者還是搞不太懂到底是什麼玩意?甚至有些人可能因為不懂、不清楚而產生抗拒了解新事物的,想說用最簡單的方式做資料備援、擴充硬碟就好,但是,這並不是長久之計,假設硬碟突然壞掉了,糟糕,資料沒有額外的備援了,該怎麼辦?資料可不可以救回來?只有一顆硬碟的資料保護,你覺得充足嗎?如果裡面是記錄你滿滿的回憶或是重要的文件資料,我想這絕對得不償失。
以前,香腸也是習慣購買外接式硬碟來做為資料備援,不過用久了,相信大家都有相同的問題,為什麼接上去沒有反應?為什麼接上去要我格式化?為什麼插孔好像壞了?為什麼一下連上、一下斷線?這應該是大多數使用外接式硬碟的使用者會遇到的狀況,有時候是USB傳輸線的問題,有時候是你硬碟快壞掉了,一但遇到硬碟壞掉,我想很多數人應該只能上臉書打卡說自己硬碟壞了,因為救資料很貴、修硬碟也麻煩,甚至成功機率非常的低。
那對於資料的保護,是否有其他更為推薦的方式?其實是有的,隨著公有雲的發展,私有雲也逐漸盛行,甚至有些人會透過一些淘代的電腦翻新,安裝一些軟體讓他變成一台超低成本的NAS。雖然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技術門檻有點高,你要先刷BIOS、重灌、安裝,對於新手來說,這並不是最便利的解決方式,因為身為使用者的我們,就是要簡單、快速、便利,太繁雜的手續反而會讓我們回歸最原始的備份方式。
【精選特輯】
究竟什麼是NAS?其實NAS(全名: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網路儲存裝置),就是一台小型的雲端硬碟伺服器,也是一台小電腦,在家裡接上網路,就可以透過網路存取這台NAS伺服器了。想像一下現在很多人會把資料丟到Dropbox、Google雲端硬碟,這就是把資料上傳到公有雲。而我們若把資料丟到NAS,就是丟到私有雲,因為這台NAS是在你家,是你自己建立的一台小型伺服器。
不過說這麼多,大家可能還是不太能理解NAS和外接式硬碟之間的差異,甚至有些人可能不太清楚NAS到底哪裡好?為什麼我要多花錢去買一台小電腦,我用自己的電腦不就好了?其實你買的不只是一台小電腦、伺服器,你買的是一個私有雲、更便利的存取、更豐富資源共享、更強大的資料備援,讓你物超所值的一個小小投資。
一、更便利的資料共享存取與權限管理
以前香腸學生時代在一間服飾的公司打工(那時候已經從加油站離職了XD),因為我們資訊部需要跟設計部要一些總公司拍攝的照片來使用,而我則是要計算一些尺碼表的資料,但是這些資料都在同一顆外接式硬碟,每次要使用,就得同事A先把資料複製到電腦後,接著換我複製我要的Excel檔案,非常麻煩。有時候甚至要請同事先把硬碟接到電腦後,再開共享磁區,讓我去他電腦存取,可是有時候他下班不小心關電腦,我還沒做完,變成我會無法存取資料,得把它電腦再次打開。雖然可以拔硬碟過來接,但是因為東西也不是我主要管理,不方便隨意做變動,所以使用上非常的麻煩。
因為有遇過以上的經驗,讓我更深刻的體會,雖然外接式硬碟有點像是隨身碟的長大版本,但是對於多人資料的存取並不是這麼容易,得交換輪流使用,或是則一台電腦作為共享的設定,非常不便利。如果在辦公室、家中,同時有好幾個人要存取同一個硬碟,那麼,就得排隊輪流存取檔案,造成了時間上的浪費與不便。
傳統的外接式硬碟,資料要存取必須要接上USB線,甚至有些USB電力不足,得額外接上AC變壓器,才能讓外接式硬碟轉動,而且外接式硬碟如果碰撞、摔到,可能會造成資料讀寫出問題。因為外接式硬碟並不是固定在原地的設備,而是可以讓你拿著走來走去。硬碟最怕就是碰撞,還讓它存在於這麼危險的環境,資料的安全非常令人擔憂。
現在透過NAS的配合,直接把硬碟插入在NAS中固定,我們僅需要將資料通通存在NAS中,透過網路共享磁區,就算同是電腦關閉了(NAS待機),我也依然可以透過NAS把資料抓出來使用,運用到了「網路共用磁碟」的方式,而且磁碟還可以依照使用這權限做管理與限制。而且NAS的耗電量也比一般電腦的電源功率還要低,長期待機,其實也不太需要擔心電費問題,因為大概只有10多W而已,比起開機的電腦好幾把W,很省電了。
二、更快的處理速度,硬體設備提升
說到了硬體設備,不得不提及一下外接式硬碟最令我無奈的地方,香腸買過兩顆外接式硬碟,結果因為長時間的使用、USB的插拔,造成接孔會有點挑線的狀況,有些USB傳輸線接上去不一定能讀取,甚至會出現是否格式化?而這樣的狀況,當然香腸不會輕易的點下去(但是就是有人會去點),一旦點下去資料就通通沒了。這狀況也發生在我認識的長輩,因為老人家有時候會認為插頭要插緊才行,所以在接上外接式硬碟的傳輸線,硬碟與傳輸線的部分就會很用力地將它推進去接起來,久而久之,造成外接式硬碟內的插孔內凹,結果送去原廠他們說沒辦法處理,整個女兒過去的生活照片紀錄,就通通沒了,令他十分通心,雖然硬碟那邊願意給他一個新的,但是這種東西也換不會滿滿的回憶。
外接式硬碟的使用上就怕它因為搖晃壞軌、傳輸線與傳輸孔之間的相處不融洽,造成無法挽回的問題,如果將硬碟好好地像一般電腦一樣,接在電腦中,不去動它,反而不會讓接孔造成消耗,也不會發生無法讀取的問題。另外,因為早期都是USB2.0的傳輸線,就算現在是USB3.0,但是速度還是比不上Gigabit的內網傳輸與資料存取,速度上就落差一截,在資料傳輸上外接式硬碟並不適合隨時存取、隨時編輯,因為只要一個線動到,可能就中斷連線,便利性相對較差。
透過NAS,我們可以直接在網路共用磁碟區開啟檔案,進行編輯、存取,甚至香腸都把動畫、電影存在NAS,想要看的時候就透過網路共用磁碟區,免抓檔案直接看影片、看電影,便利性十分足夠,而且因為內網的GB速度存取,順暢度也不會受到打折。
三、更安全的資料保存,Raid多重備援
一般人會把認為需要備份的資料、不常用的資料備份於外接式硬碟,但是卻忽略了多重備份的概念,因為我們不可能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中,因為風險過高。因為這樣的想法,被忽略的多重備份概念就衍伸成為,我把影片放這個硬碟、我把資料放在另外一個硬碟做備份,這樣也比較安心。不過我們並不知道哪一顆硬碟會損壞?感覺就是二選一的Choice,風險還是過高,有時候放一放甚至會把硬碟搞丟,資料也等於損失一半,管理上也不是那麼便利。
不過,透過NAS,我們可以解決這樣的問題,因為兩顆以上插槽的硬碟(2bay以上)可以做Raid備份,我們可以先不用管Raid有哪些種類,但是最簡單說明就是把所兩顆以上的硬碟串接起來,資料儲存空間你可以共用,你不需要分影片在甲硬碟、資料在乙硬碟,通通丟進NAS就並做Raid就可以了。因為有些Raid允許壞掉其中一顆硬碟,不論是哪一顆硬碟壞掉,所有資料都還會存在著,只要買一顆新硬碟補回去,讓NAS系統替你的硬碟補回那個空缺,就可以解決了呢!
外接式硬碟的資料儲存空間是分散的,透過NAS的SHR技術、Raid技術等等,可以幫你的硬碟做更大的空間應用,不再只是1TB、2TB外接式硬碟的使用,而是把空間全部串起來,不再因為A硬碟剩下10GB、B硬碟剩下20GB,然後手邊有一個25GB的檔案,無法存取造成還要多額外購買外接式硬碟的問題,透過NAS可以把零散的空間組合起來,讓你買的硬碟空間是可以連續的,不因為外在因素而造成空間的浪費。
香腸使用的是DS415Play,這台可接四顆硬碟,香腸將其中兩顆4TB硬碟互相做Raid1備援,剩下一顆2TB硬碟採用不做備份的放生機制,把它當成NAS中的下載專屬硬碟,不影響到主要資料備份,簡單說就是把剩下2TB這顆硬碟做長時間的下載讀寫,就算壞掉了,也不影響到我另外兩顆4TB資料,假設4TB硬碟其中一顆壞掉了,我只要再買一顆4TB硬碟補回去,做資料重建,也可以把4TB那兩顆硬碟儲存的資料完整救回來。硬碟的配比使用,可以很輕鬆地透過管理介面操作與設定。
四、更人性化的專屬管理DSM介面
傳統的外接式硬碟,單單只是檔案儲存而已,並無法做正確的資料歸類、或是硬碟更多的利用,不過NAS改變了硬碟只是儲存硬碟的作用,以Synology為例,開發了專屬於NAS使用的管理介面「DSM」,讓NAS變得更好用、讓硬碟不再單單只是硬碟,透過DSM的管理,可以更輕觸地看到硬碟的狀況、系統可以做更多的設定,包含前面提到的權限設定,依據不同的使用者提供不同的存取權限、不同的共用資料夾。
不過市面上也有許多NAS品牌,我們要看的NAS並不單單只是儲存功能,還要看NAS搭配的額外的應用,有些NAS可能基本的下載功能、VPN功能都有,但是管理介面卻非常地不人性化,操作上也非常困難,甚至NAS內的韌體也很少更新,那這種NAS就算再便宜,也不推薦您選擇它,因為買NAS不僅僅只是買儲存空間,更是為了擴充與應用的便利性及介面操作的友善度。
五、更輕易的跨平台存取:電腦、手機、平板、電視
關於平台的存取,我想手機要存取外接式硬碟都有一定的難度了,就連隨身碟也是一個問題,雖然可以透過OTG存取,但你不覺得出門在外,手機可能要抓個外接式硬碟的檔案或是一個隨身碟的檔案,還要帶外接式硬碟或是隨身碟出來,顯得非常笨重不順手,不符合人實用性。但是現在透過NAS,你也可以安裝NAS專屬的APP,像是Synology的DS file,就可以連回家裡存取家中的NAS內的共用資料夾。
那你可能想說,我又不會設定IP什麼的,這麼困難,我怎麼可能連線的出來?其實Synology有一個QuickConnect ID,讓你人在外面也可以很輕易的存取家中NAS。如果你想要擁有一個私有雲,不放心公有雲,也可以啟用Cloud Station,手機、平板或不同台電腦,你可以透過DS Cloud來存取同步的私有雲資料夾,完全自動同步,也支援多版本控管。
那電視呢?家裡電視若可以上網、連網就可以做不一樣的影音娛樂了,以Video Station為例,如果電視或是手機可以安裝APP,可以安裝DS Video,就可以存取電腦內建立的電影庫。如果電視單純可以連網或者是小米盒子也可以改透過DLNA的方式與NAS直接串連讀取檔案,在電視上直接撥放NAS中的影音,這是外接式硬碟很難做到的地方。
六、更便利的分享模式,跨出儲存以外的便利應用
其實前面已經有提到一部份了,NAS已經脫胎換骨,不再是一個單純的伺服器、網路共享硬碟,而是一個跨出儲存以外的便利應用。透過一些有用的APP,可以讓NAS的資料整理更自動化,更智慧的自動整理與塞選。以Video Station為例,甚至可以將影片分享給朋友,讓朋友依照你提供的連結觀賞你NAS內的影片。
不僅止於Video Station,Photo Station 也可以與朋友共享自己NAS內的照片,照片的呈現並不是檔案總管,而是有趣的相簿、動態相簿、有聲音的相簿,變化多端,讓看照片變得更生動,打造專屬於自己的網路相簿,隨心所欲地開啟分享、關閉封存,空間隨著自己做決定,不用受限於免費空間的規定。
七、更出眾的應用APP:下載機、影音娛樂、照片、架站都搞定
我想,這應該是外接硬碟完全不可能會具備的部分,因為外接式硬碟僅是一顆硬碟,可以透過USB存去的硬碟,變化性當然不會像NAS這樣一台小型的伺服器這麼的廣泛。但是,這也是NAS的一個優勢,把儲存變得更有趣了。讓儲存資料不再只是資料的傳輸,好好利用硬碟內空閒的部分做其他事。以一般大眾最常使用的部分,我想就是「下載」了。
平常下載BT、下載MEGA上面的電影、音樂等等,都是要電腦掛載,然後不能關機的去睡覺,而且電腦又是重要的資料處理中心,長時間的讀寫,若沒有好好做好磁碟重組,會讓硬碟內的資料散亂、使得硬碟的消耗更快,如果電腦硬碟掛掉了,我想這個不僅要重灌,連資料通通都沒有,實在是得不償失。而NAS的出現改善了這一部分,因為有些NAS也具備下載功能。
以Synology來說,Download Station是一個非常方便的工具,本身可以下載BT、下載emule、離線迅雷,另外從DSM5.1開始,免費空間的下載支援還支援了MEGA,讓你下載變得更輕鬆。有下載過BT和MEGA的朋友,應該知道MEGA下載需要大量使用記憶體,電腦會超卡。BT則是長時間的硬碟讀取,加速壽命的消耗,我們何嘗不把這些東西交付給NAS的Download Station做,交給NAS後,電腦每晚可以安全的關機休息、NAS的運作之電力也比電腦省電許多,若怕硬碟影響,可以像香腸一樣把下載專用的資料夾開在A硬碟(不做Raid),重要資料儲存於B硬碟(還做Raid1),把資料和下載分開,不受影響,做到了NAS不僅可以安全的儲存資料,也可以安全的下載,互不影響。
除了下載之外,NAS還可以架設伺服器、架設WordPress、當DNS 伺服器等功能,之前就有朋友把NAS當作架站營運,自己的伺服器自己管,另外也可以做更多的商務利用、跨NAS機器備援、Note Station當成雲端記事本等等的功能,更多NAS的應用可以參考官方的介紹,多元的變化,因為這些APP的擴充,讓NAS功能越來越豐富,讓NAS不再只是一台NAS,而是一台多功能的伺服器。
NAS 與 外接式硬碟 比較結論
透過以上的一些比較,相信大家對於NAS的了解可能更多一點,得知NAS不僅僅是儲存功能,還可以看電影、下載影片、聽音樂、手機抓檔案還有一個很便利的管理介面,那我想你可以準備敗家一台NAS了。外接式硬碟有它的便利性,但是在這個行動網路時代,它的活躍程度已經逐漸降低,以前交報告、交作業大家都喜歡帶著外接硬碟或是隨身碟,現在大家都習慣透過網路上把檔案抓下來,公有雲、私有雲的運用已經圍繞在我們周遭了,是時候該讓外接式硬碟退休了。
想要擁有便利性、快速、安全的檔案存取與備援,NAS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除了家庭使用之外,其實NAS對於中小型企業也蠻有用處的。之前跟客戶交接時有遇到客戶也是自己剛好買了一台NAS,因為它是做攝影紀錄的,需要有大量的儲存空間可以放置照片,如果放外接式硬碟,可能出門開會要使用、或是臨時要開給客戶瀏覽、或是從工作室回到家中要處理照片,變成外接式硬碟要帶來帶去,非常不方便。
但是透過NAS,它就可以利用Cloud Station同步一些照片與公司文件到不同的電腦,或者是開啟共享資料夾,不需要同步的檔案就遠端瀏覽存取;手機上也可以透過APP,像是DS file瀏覽NAS內的檔案快速翻給客戶參考瀏覽,甚至可以搭配手機投影功能也可以快速的展現出給客戶看,完全透過網路與APP快速處理,不需要外接式硬碟拔來拔去,另外照片的原始檔案可能大家都要用,就可以放在NAS共用區,供大家存取,不用特別複製一份帶回家,結果又有新的,造成資料上的不同步,一但有檔案就可以放入NAS做共享,便利的管理與資料整理。
說到這,自從香腸買了兩顆外接式硬碟&資料放滿後,我就不想再買外接式硬碟了,那時候剛好周遭有朋友開始使用NAS,自己也跟著進入NAS的世界,香腸第一台NAS是DS213j,這台算是初階入門型的2Bay機種(可以裝兩顆硬碟),可以做到前面提到Raid多重備份機制,保護資料的安全。不過213j是2013年的機種,現在香腸已經改用DS415Play機種,這是2015年機種可以裝4顆硬碟,讓你有更豐富的變化性。
對於入門者可以從2Bay開始玩起,如果沒太多預算可以從1Bay開始,當然私心覺得2Bay才是最方便的,如果想要安全的資料備援和快樂地進行NAS養動物,那麼4Bay會是一個新選擇,兩顆硬碟主要Raid1備援,剩下兩顆硬碟可以不備援,一顆做下載存取用,一顆做一般常用資料存取用,有效的利用NAS中的硬碟,讓你更有效率的作業與娛樂,NAS不僅僅只是儲存裝置,而是儲存、工作、娛樂及於一機的私有雲中心!
請問如果我在家裡放置NAS
是不是我可以在外面用筆電存取(讀/寫)?
這樣上傳資料是類似丟到資料夾的概念嗎(vpn??),還是必須額外開一個網站掛著上傳(跟一般雲端一樣
這個傳輸速度是單純受限於網路環境嗎(想知道速度和方便性和Google drive的比較)
如果在家裡使用的話就是內網wifi上傳
理論上速度會比行動硬碟傳輸還快嗎?
我目前是使用google drive 學術帳號容量無限大
但是如果要下載資料夾 他要先壓成壓縮檔才能下載感覺很麻煩
預覽raw檔和資料夾不能看到容量的部分也是問題之一
謝謝
是不是我可以在外面用筆電存取(讀/寫)?
↑ 可以
這樣上傳資料是類似丟到資料夾的概念嗎(vpn??),還是必須額外開一個網站掛著上傳(跟一般雲端一樣
這個傳輸速度是單純受限於網路環境嗎(想知道速度和方便性和Google drive的比較)
↑ 可以用此類似方式,或透過他們配合的APP、軟體存取。
家裡傳輸如果你內網夠快確實會比USB傳輸來得更高。
I would like to ask, if I buy NAS, I still has to buy additional hard drive for back up? Right? Thanks!
nas若要做備份,通常會買第二台來互相備援,系統才會相容
想噓這篇文章(因為Google一直會搜到這篇文章),7大理由都在告訴你分享的便利,但這根本不是在談備份,而是雲端應用,當然NAS的確很適合有這樣需求的人,想隨時存取自己的或他人共用的檔案。但備份本來就不是拿來給你當平常存取資料用的,只應該在定期備份週期上線而已。為了資料備份,為什麽要買一堆用不到的網路功能?無形增加資料暴露在網路上的風險,別以為RAID很安全,就算是RAID1也是會把錯誤的資料鏡像到正常的硬碟上(而且你還不會發現),所有硬碟都放在一顆NAS裡哪天不會打雷、電源異常、或是淹水把整組硬碟一起燒掉?而且RAID的架構複雜,加上NAS內建的程式,一旦出問題不是一般人可以處理的,RAID雖說理論上可以重建,撇開重建速度緩慢不論,有時候還是會不明原因無法重建(即使只是跳個電或當機,RAID就有可能組不回去,尤其是廉價的家用NAS),你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資料明明都還在,卻救不出來的無奈,反而不如單純的磁碟/資料夾/檔案的結構簡單。越簡單的東西問題越少,選用NAS絕對是分享資料最好的方法,但不是最安全的方式,備份為的不就是為了安全嗎?安全唯有勤備份、多備份,每個檔案都至少要有兩份以上才是安全,如果沒有雲端存取需求,只是怕硬碟壞掉,我還是建議使用外接式硬碟,然後分別放在不同地點儲存會比較好。NAS是給有網路用途的人用的,外接式硬碟一樣有多層式硬碟架和RAID可以選用,一樣可以作到自動備份,重點是更便宜。
不知道閣下…這麼激動是什麼原因?感覺好像很討厭NAS
因為在找關於硬碟備份的資料,Google一直跳出來這篇,還有另一篇「請不要再用行動硬碟備份了」。不是我討厭NAS,而是用硬碟備份根本不見得比較差,除非為了檔案分享需求才應該使用NAS,這種標題把NAS跟備份混為一談、內文也不是在談備份的文章,有什麽理由去鼓吹不要用外接式硬碟備份呢?
非常感謝您精心的介紹文章,好感動!!
我就是傳統買一大堆,幾TB的硬碟在當存取的人。
也會遇上壞掉資料損毀的問題,這文章真是救星!!!!
想請教一下,我欠缺邏輯,就是假設串接硬碟。
但壞掉一顆,照理說因該空間就減少一顆的容量,但怎還能保留住?
硬碟不是應該要很死板,損毀後容量就是減少~NAS怎能讓他保留?
神奇!! 越來越想改用NAS!!!!
還有NAS若放一整天不關機,硬碟不斷運轉,是否會提早損壞?
小弟真的比較菜,希望版大能點解,感激。
有些會選擇nas專用(比較適合長時間讀寫)
硬碟如果做raid也就是做資料多顆硬碟同步(能用空間變小)但損壞時其他硬碟還有備援資料,可以救回(簡單說是這樣,詳細可以參考各種raid原理)
非常感謝您~讓我了解了NAS的強大! 時代在進步阿!!謝謝分享~
我想問問原理是不是跟分享到google drive差不多,不過是自己的share drive,只要我不關機就算我到旅遊也可以連回家中的nas對嗎?
對~ 沒錯!!!
可以參考 https://sofree.cc/synology-nas-dsm-6-travel/
從NAS取出的Raid硬碟可否用Windows直接看到裡面的內容?
應該是無法喔~ 不能直接當外接硬碟使用
真的是好文一篇
想請問一下
如果想讓我可以隨意在外存取NAS資料、編輯NAS設定
那家裡的網路有一定要求要「固定制的Public IP環境」嗎?
不需要固定IP制,可以透過APP就能在外存取NAS檔案。
可透過 quickconnect 方式連接: https://sofree.cc/synology-ds214se/#sec4
你好有個問題請問,如果使用NAS這套系統硬碟,在這系統備份硬碟上提供多人直接在硬碟上作業讀存檔案之類,而不是在各自電腦硬碟作業然後在設定同步備份到NAS系統硬碟裡,這樣NAS系統硬碟會不會很傷,耗損比較快….
您都提到 了,那應該就讓使用者在本機做完,放上去備份吧。
姑且不論硬碟損傷問題,在NAS上作業,萬一出事,不就失去的這個功能了嗎?
這是一篇介紹NAS的好文章。我這幾年自用或是幫別人裝也藉觸了幾次Synology的DS系列,十分的方便穩定。但是如果說泛用度方面,個人覺得NAS主要還是給需要管理多台電腦間的分享,或是使用NAS其他功能(如APP,串流,個人雲)的人比較適用。如果只是個人使用,而且只是備份資料,那有點殺雞用牛刀了。
想要請教香腸哥,我有2個疑問,拜託解答~~
1.如果今天為了省電(我是摳哥)不用NAS時把NAS電源拔掉此舉對NAS傷害很大嗎?
2.裝在NAS上的硬碟是聯合軍(WD、SEAGATE、HITACHI,1T、2T等等…)可以使用嗎?
1. NAS 他沒有讀寫會轉低運轉,所以NAS是沒有人特別在關機啦!
2. 可以使用,當然能同款比較好,同款硬碟自己在做一些raid配合可能效能更好。
喜憨兒的文章,你也要拿出來丟人現眼,好好笑
我文章內容就是在寫他寫的文章所指的RAID
什麼RAID6等機率100%救回失敗率,就是在這裡
他講的東西,救回機率的機會成本,接近跟一個禮拜備份一次沒兩樣,甚至RAID救回資料必須將所有硬碟整合掃描一次,所耗費的時間成本,與提升的速度完全沒有相對價值存在
我資料救援軟體掃描一顆100GB硬碟跟2顆200GB硬碟誰比較快?
用頭殼想也知道
你做啥工作啥干我屁事,你做數交社經也可以
挺成這樣,你說你不是業媒蚊,請觀眾判斷就好啦~~
我也可以說我是前愛迪生轉式
RAID除了0之外,其他方式全部都是即時備份呀,有些重要資料是隨時在更動,根本無法承受一小時、甚至一分鐘沒有備份所造成的損失。
還是你從頭到尾根本就不知道RAID1、5、6本身就是資料備援系統????
還是你從頭到尾根本就不知道RAID1、5、6本身就是資料備援系統????
還是你從頭到尾根本就不知道RAID1、5、6本身就是資料備援系統????
還是你從頭到尾根本就不知道RAID1、5、6本身就是資料備援系統????
還是你從頭到尾根本就不知道RAID1、5、6本身就是資料備援系統????
在RAID情況下,只要不是機器被水淹,被炸彈炸到,硬碟一壞掉及時更換,根本就不需要資料救援這種事情。
何謂備援系統?開始扯名詞的假專業人士,你要不要寫一篇論文來讓大家笑笑?
無知的人最可悲的地方就是不知道自己無知,這位大大您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金氏紀錄世界奇觀可歌可泣嘆為觀止呀,令小弟佩服佩服。
您可以把我跟您的辯論,一字不漏的貼到ptt儲存板,或著滄者之類高手雲集的地方,看看究竟是您會被說無知,還是我會被說假專業?
這不是建議,是我拜託您轉貼,我真的很想看您被砲,記得別改任何字喔。
好期待 Bkigcr Rygc 的轉貼,拜託你轉貼後附上帖子的網址。
很欣賞你的文章。請問:
1> 如果買入門級的 213j,兩顆硬碟中,能否 指定某一顆 專門用來 讀寫及下載檔案?
2> NAS 是否可以 24/7 全日和整月整年 長開而不關機? 應如何維護 硬碟 和 NAS 以延長壽命呢?
3> 文中提到 三顆硬碟中,其中一顆專供下載用,那麼,若想從外部下載的檔案不在此硬碟內,怎麼辦呢?
你好,
【一】可以哦!
使用者必須針對兩顆硬碟分別建各自的volume,並在file station指定share folder指定特定硬碟做為下載目的地。但請注意,在分別建立volume之後便無法進行磁碟陣列設定。
【二】 建議您可以上synology的官網上查看相容清單,找出適合機種的NAS等級硬碟,以確保硬碟在長時間步關機莊太下仍維持高可靠度。可以在DSM系統設定硬碟休眠,請前往主選單 > 控制台 > 硬體 > 休眠或硬碟休眠做設定,讓硬碟在不使用的時段進入休眠模式。
另外可以透過S.M.A.R.T. (Self-Monitoring, Analysis and Reporting Technology,「自我監控分析與報告技術系統」)定期對硬碟進行檢測 。S.M.A.R.T.是一種硬碟監控系統,用於偵測和回報各項可靠性指標,以預測硬碟故障狀況。
1. 產品硬體:
– 拆裝各插/接頭及連接埠或硬碟若因角度不適而遇阻抗時勿強行以避免部件斷裂。
按壓按鍵時注意勿用力過度。
2. 使用環境:
– 防髒汙灰塵或潮濕。
– 注意良好通風以利散熱。
– 防外物碰撞。
– 勿重摔。
3. 供電:
– 避免不正常斷電
– 建議搭配不斷電系統(UPS)。
– 關機務必依正常關機程序進行。
4. 網路環境:
– 適當之防火牆保護。
– 定期更新NAS之韌體 (Synology 官方版本)。
若發現問題,儘速聯絡 Synology 技術支援部門尋求支援,勿自行拆裝以避免損害產品或造成危險。
【三】外部下載?你是說從瀏覽器下載指定儲存到磁區嗎?
請問現在市面有售的NAS(如WD的MyCloud)都會支援BT下載嗎? 另外, 我可以選擇不行RAID放棄備份換取更多空間嗎?
其他家不確定喔~~
請問一下,裝NAS一定要用NAS用的硬碟嗎? 還有就是效能上,ds213的效能還夠用嗎? 以基本的使用上來說
當然可以不用,NAS專用硬碟只是對NAS需要的功能來強化
你用一般硬碟上去,會比較無法發揮NAS的效能
個人完全不同意「速度比較快」這個論點,原因其下:
問題出在網路終端很難支援您提及的「高速」。
理論最高速:
【USB3.0】 5Gbps (5000Mbps)
【USB3.1】10Gbps (10000Mbps)
【普遍家用NAS端口網速】 1Gbps (1000Mbps)
【Cat-6線路】10Gbps (10000Mbps)
【普遍Gigabit級網路卡】1Gbps (1000Mbps)
【SATA-III】6Gbps (6000Mbps)
【Thunderbolt 2】20Gbps (20000Mbps)
【家用NAS (1Gbps)】====={Cat-6線路 10Gbps}=====【電腦Gigabit網路卡 (1Gbps)】
※最終速率結果:受限最高 1Gbps
【SATA-III HDD (6Gbps)】====={USB3.0線路 5Gbps}=====【電腦USB3.0端口 (5Gbps)】
※最終速率結果:受限最高 5Gbps
【eSATA-III HDD (6Gbps)】====={eSATA-III線路 6Gbps}=====【電腦eSATA-III端口 (6Gbps)】
※最終速率結果:不降速維持 6Gbps
【Thunderbolt 2 HDD (20Gbps)】====={Thunderbolt 2線路 20Gbps}=====【電腦Thunderbolt 2端口 (20Gbps)】
※最終速率結果:不降速維持 20Gbps
以上,幾乎將市面各種連接應用之可能性都列舉。
顯而易見的,縱使您採用超高速的Cat-6、Cat-7來當作NAS與電腦之間橋梁,終端速度還是被限制在1Gbps。如此,何來NAS會比USB3.0快之說呢??
當然,除非您用的是企業Server當作NAS,但這樣的建置成本絕非一兩萬銀子能解決,用電量也絕非10W能啟動。
一個疑問
你說的例子裡之所以用外接硬碟會導致資料消失
是因為資料只有一份吧?
可是備份的原意就是要有兩份以上的資料,主機加上任意數量的的外接硬碟
這樣資料損毀才能復原
而多備份是RAID的一種功能
實際上跟NAS毫無關係啊
只是NAS都會運用RAID技術來確保資料安全
但是要確保資料安全是可以完全不需要NAS的
總覺得你提到的外接硬碟資料備援根本就不是這樣做的…
只是單純的加大容量罷了
並不是備份
確保資料安全當然可以不用使用
人工複製兩份資料存放於不同硬碟也是可以備份
透過NAS可以省去這些麻煩事
重要的是異地備份
組一台舊電腦或新電腦,外加linux系統管理,根本一樣的東西,還比NAS好用,不過電腦白痴挺適合這種NAS這倒是事實
但不是人人都會使用這樣自己灌der
別鬧了,光RAID效能就差很多了,除非你的舊電腦都會自帶磁碟陣列卡,那我沒話說
RAID需要搭配12V的電源,當RAID的硬碟越多,同時間的耗安培數也高,也就是等同於要提升電源供應器的12V的輸出A大小,RAID雖然好,但實際上卻是要提高相對附屬產品的價格
看來你真的完全不懂,RAID真正的用意是資料的安全性,在RAID5、6上面,一般個人電腦沒有專用硬體處理,用CPU硬上耗電量絕對高很多,性能也會卡在運算上,而不是卡在io,而且現在高階nas有提供10Gbps的網路孔真的不在少數。
然後不要B跟b傻傻分不清楚,另外哪裡有傳統硬碟400MB/s的?你該不會把SSD跟傳統硬碟搞混了吧?
OK~確實我是寫錯硬碟讀取速度
普遍傳統硬碟為110MB/s~150MB/s
目前最新的網路卡速度1Gb=100MB/s
光一顆硬碟就打趴網路卡了,你除非可以提出拉高網路速度的極限,RAID、SSD根本是自爽用(RAID產品只適用於中階使用者,救資料RAID比單碟救援會有更多危險的機率,譬如前陣子的死雞韌體掛掉事件)
第二點,RAID資料是分散性於各硬碟,也就表示當其中一顆硬碟出現需要更換的情況,就必須Clone硬碟,然後再替換,但是實際上既沒效率,安全性並不會更高,因為clone時的風險失敗機率其實不低,譬如前陣子的死雞事件,硬碟主板晶片直接掛掉,連clone的機會都沒有,你難不成請這些初級使用者學怎麼刷IC,改JUMP,真有誠意,有本事有誠意的話,你有種就把資料救援服務免費提供,不然就不要在這裡耍嘴砲,光是RAID硬碟CLONE,光請初階使用者操作都有難度了,還RAID,根本是找死
第三點,要不有本事你去開發RAID資料救援軟體,搭配NAS免費附贈,搭配傻瓜救援法,不然講坦白的你的裝置根本以普通電腦組出來也是一模一樣(可能還比你便宜),少在硬凹
第四點,假如你們的系統又是以開源系統製作,安全性更是低到可憐,你要如何保障不被駭客攻破,縱使權限系統拉的再高,開源系統的漏洞其實比封閉系統更容易被駭客發現
以上還不包含初階使用者用錯網路線用成CAT5,或接頭做錯,距離過長所造成的損耗
還有CAT5E上面速度錯誤,實際為100MB/s,縱使換成CAT6傳輸為10Gb/s=1GB/s,但目前網路卡根本沒有達到這樣的極限,有什麼用
你除非有辦法把網路卡拉到每秒1GB/s,外加免費RAID傻瓜救援軟體或救援中心,不然根本沒有半點誘因,同時組NAS的人通常是網管,但你卻想要賣給一般消費者,那你自然必須把以上兩點改良,不然就別耍嘴砲
至於你說的RAID5和6,這個說法更是可笑
很多人對RAID一點也不完全了解,一直推廣RAID6
但很多人卻忽略RAID6
是由4顆硬碟組成1/2容量的儲存空間,也就是4個1TB硬碟,組成2TB硬碟,達到備份效果,但可笑的是,RAID6速度不如AHCI,因為寫入容錯碼反而需要更多的時間,而更可笑的是只能形成2TB,也就等同於我們把備份改成自動備份而已,那又何必,消費端有的是時間,定期備份給對硬硬碟有困難嗎?,1TB對應1TB寫個指令排程同步拷貝就可解決,但RAID6卻是複雜化,而RAID5也是需要1/3的容量作備份,但速度也不如AHCI系統
1byte=8bit,你先去把計算機概論學好再來說吧,還在那邊1Gb=100MB/s,1000/8會是100?
你知不知道像我們公司在用的nas,8顆硬碟組RAID6,只要某硬碟壞掉,就只要把壞掉那顆抽出來,新的塞進去就好,剩下資料拷貝或啥的,nas會自動幫你搞定,根本不需要把人力浪費在手動備份上,這些你沒用過一定不知道吧?
然後這台nas,還有兩個10Gbps的網路孔,20Gbps的速度你要不要算一下每秒是幾MB?你說nas提供20g的網路頻寬沒有用?你知道這台nas的資料,隨時都有20人左右在存取嗎?你說RAID還要算校正碼不會比較有優勢?你知不知道這就是nas的優勢?至少我知道的,我們這台nas在RAID6的情況下,每秒300MB以上沒有問題。
你說自組比較有優勢?那我問你,你的linux系統要灌在哪裡?應該沒有人會蠢到系統跟重要資料放在同一顆硬碟吧?這樣你不是還要額外弄一顆硬碟來安裝管理系統嗎?拜託沒用過就別自己網路亂查資料之後來亂砲一通。
加油,好嗎?
喔~~現在講不贏,開始討論1024與bit喔,真價厲害…你說兩孔就可以20Gbp,挖靠,真是神邏輯阿~~林爸從沒聽過雙網路傳輸法,我真的孤陋寡聞哈,這麼好的功能開發出來,我看!!你直接去GOOGLE上班,在這裡嘴泡可惜了
還有既然你這麼會行,幹嘛寫bps,怎麼?不敢寫byte單位是不是?搞文字遊戲騙賣家喔?有種就寫常用單位!!!少玩文字遊戲
對阿~~300MB/s每秒
拍謝!!現在一堆硬碟都有,不是只有你的NAS才有這種速度
少拿只是改改軟體,低階配備個電腦拐消費者,有本事就賣好一點的東西。
RAID根本沒有好到哪裡去,少在這裡吹噓成這樣,消費端跟公司端的經費根本是兩碼事,消費端遇到壞軌繼續用半年甚至1年的一大堆,跟企業端遇到SMART警示馬上換的是差一大截,別再吹噓RAID,少噁了,RAID如果沒有在早期更換硬碟,資料就回機率是低於單顆硬碟,甚至成本比AHCI模式還要高
另外你要不要看上面自己的文章?
你自己說”普遍傳統硬碟為110MB/s~150MB/s”現在又說一堆硬碟都有300MB/s?你是又把固態硬碟拖下水了嗎?
拜託不要打過去的自己臉好嗎?
弱電在佈線時,MIS會要求廠商符合需求,佈線完也會用專業儀器量測電氣耗損(比如FLuke的一些測試儀器,反正你一定也不知道),保證符合需求規範,而像大樓間的長距離資料傳輸,大多會使用光纖佈線,到達大樓的機櫃,再轉換成cat6的線材,就算誠如您所說的,效率只有理論的70%,20Gbps的70%也有1000多MB/s好嗎,遠大於我們使用nas的300MB/s。
喔對了,之前跟MIS聊過,我們nas用的是SAS硬碟,你要不要去看看要支援SAS的話,自組硬體要多麻煩?用nas省的是時間(光是硬碟可以簡單抽換其實就比自組省事很多了),反正你的時間不值錢,就多把資料看熟,學個一招半式,就在那邊po奇文,真的很詭異。
還有。我的算式已經是刻意用理論算式算出來的數據,只要再加上線材干擾甚至是通訊協議驗證,你的這些速度甚至有達到70%就該偷笑了。還跟我扯BIT與BYTE,好阿,用1024除,你的數字會更大,林爸頭殼給你
還有別說300MB/s,他媽的CATE6A都不敢臭屁成這樣,你跟我說CATE協議的網路線可以,你要送CATE7線給客人是不是啦?硬碟隨機附送喔?300MB/s?
晶片的理論數據大家也會講
第2點
網路線CAT5E最高傳輸1000MB/s
等同於每秒100Mb,傳統硬碟單顆讀取速度為400Mb每秒,綽綽有餘,除非網路線現在可以變成每秒4Gb/sec以上,不然組RAID是當NAS都是自爽用居多
其實你一開始就講到重點了。這種小型NAS針對的是沒有能力,或是沒時間處裡Linux伺服器的人。那種五六台PC的小型網路環境,你如果用在使用一台電腦當主機,回常常出問題。那一台舊的專用,耗能根性價比不見的划算。
我覺得最好用的還是威聯通(Qnap),他的功能幾乎都跟群暉(Synology)差不多.但是他沒有太大漏洞,還可以在上面架虛擬機(VM),跑Win7,我覺得蠻方便的,雖然他的介面(UI)沒有比群揮好,但是還瞞實用的
UI 介面操作上就會影響感覺了。
還是nas 好用!最早用網路芳鄰分享,因備分不便,改向網友買freesNas晶片自設nas,雖比較方便但沒有權限設定,後來忍痛買舊的qnap可自動備份,是方便但ts-201硬體不夠力,改買ts-409後備份極為正常,前些時候有點問題(應該是硬碟)換成ts-259,並以ts-639做備份,也陸續貪便宜方式買了二手ts-439、ts-559,最近又買新的ts-251做VM用,主要是用qnap,其實也買了群暉要架設郵件司服器,但郵件管理功能太精簡,但其他功能也不錯。若要省錢則用Nas4frees(freesNas)自架也不錯,GOOGLE有許多文章容易上手。
感謝你的分享 :D
您好,一周前想備份硬碟電腦裡的檔案,正煩惱要如何備份就找到這篇文章了。
我的需求是資料安全為優先,最後買了DS215j,兩顆硬碟作Raid1。
用到目前有點疑問想請教:
目前PC備份檔案至NAS使用cloud station作同步,但是這樣PC電腦內的檔案也要存一份下來。由沒有甚麼方法可以直接把檔案移至NAS上面的?
謝謝
目前要直接移動,可以透過Web版DSM開啟FileStation丟檔案進去。
如果區域網路,可以先得知NAS區網IP,做區網連線存取,開啟檔案總管造訪NAS的IP。例如://192.168.1.109 之類的,可直接存取NAS,檔案拖曳進去即可。
香腸您好,
謝謝您的文章,學到了許多,想請問如果NAS的容量滿了可以擴充嗎,或者若未來想換至另一台NAS也是可行的嗎?希望不會佔用您太多時間,非常謝謝您!
同一家廠牌通常是可以順利轉移,我是從DS213j轉DS415Play,資料基本都在。
擴充的話,可以買Bay數多一點的,或者是一開始就把硬碟容量買到定位,否則擴充上較麻煩,雖然有些廠牌有提供額外加bay數的機器,但我覺得一體的還是較好。
了解了,我也會再多做一些功課,謝謝您的解惑!!
不會哦!
寫業配文也專業點
一、更便利的資料共享存取與權限管理
不管到任何地方去,找一個可以用的USB孔,遠比找一條網路線來的容易,除非你去的地方是網咖
何況有了網路,檔案拉不來的過來還很難說m
二、更快的處理速度,硬體設備提升
用不當使用和使用過一段時間後的隨身硬碟來比你的業配產品?
有失公允吧!
雲端看影片? 呵呵,先解決家用網路上傳頻寬不足的問題吧,還要解決P2P的配對度呢!
內網看影片?
不會在電腦上看?
牽條線去電視上會比插USB方便?
更安全的資料保存,Raid多重備援?
RAID壞一顆,其他有關連到的檔案就掰掰,除非你再用額外的空間去做備份
另外要備援? 多買一顆隨身硬碟和你多買一顆硬碟…..求解差別性在哪……
四、更人性化的專屬管理DSM介面
有這個必要嗎?
這些工作個人電腦就可以勝任,身為貯存容器,這算上是優點,還是錦上添花,還是多餘?
我要設權限?
我硬碟在我手上還不夠權限?
五、更輕易的跨平台存取:電腦、手機、平板、電視
現在的手機容量都上看十幾幾十G,而且我不認為這些工作先在家裡做好,然後再帶手機出門
會比用雲端抓來的方便,如果您要跟我說的是臨時想要某個檔案
那為了這個意外,您可能需要把所有檔案都弄到這片雲上
六、更便利的分享模式,跨出儲存以外的便利應用
你不覺得用YOUTUBE來分享影片,和用各大圖床來分享影片更方便,更安全?
至少你沒上傳上去的東西絕對不會有問題。
七、更出眾的應用APP:下載機、影音娛樂、照片、架站都搞定
您提到這些動作對電腦壽命的消耗……….
您是活在80年代,用80年代的電腦嗎?
我個人覺得這七點………
這不是多了塊魚
是根本就多餘
你好,
針對您提出的部分:
其實重點不僅止於便利性,很多東西他web介面就可以操作,也不定要下載,類似遠端遙控一般,這不會花太多流量。
現在電視慢慢在走雲端路線了,DLNA 是一個很便利的串聯,有大螢幕為什麼不在大螢幕上看呢?
我自己工作或是家中有多個權限要分配,當然我覺得這點是必要的。因為NAS不僅只有我用而已,我家人也會一同使用。
手機儲存空間不夠多,透過私有雲的雲端觀賞不是很便利?如果你真的有使用過,其實他們會拆成小封包傳送,所以觀賞流暢度很OK。
透過網路空間分享檔案串流觀賞,例如YouTube若上傳檔案違反規定容易導致於帳號被封鎖,掌控全部在自己,而是受限於網路平台規範。
最後希望可以把資源完整留給電腦使用,不希望去占用電腦資源。
是不是多餘的分享這篇文章,我想大家自己心裡都有一把尺,
很高興你可以把你看到不能理解的地方跟我們分享~~
我只是想請教一下,RAID不是有分很多種,我記得如果是RAID 1的話,每一顆硬碟中的資料就都會是完整的,對吧?!
raid1 就是資料存進去後會自動複製一份到另外一顆影碟,兩顆硬碟資料一模一樣
留言者根本看不懂,佩服你依然認真回應
最基本的raid 0 與raid 1的分別你都不懂,列這麼多點都是廢話00!
關於誤以為您刪文, 在此向您道歉, 但也向您說明為何我會這樣判斷: 我用IE PO第一篇文之後, 用Firefox(未登入帳號)看文章有PO成功, 但PO第二篇之後再用Firefox檢查, 第一篇卻消失了, 這是我認為被刪文的原因.
另外,
如果您真的有認真看過這些新聞, 您會知道一月就發生災情, 多數用戶也都升級, 但仍有用戶在升級後在八月再次出事, 換句話說, [更新不能保證沒問題], 這點為何重要呢? 因為您回給網友的話就是說有[問題的人是因為沒更新], 這就是明確的誤導(或許您是基於無知而非惡意曲解)
第三, 您說您朋友都沒人出事, 我相信原因絕不是更新, 不信的話你去問問看, 你沒出事的朋友是否NAS都沒拿public IP, 是否私有雲服務都透過分享器轉送, 我保證都是!
您說文章主題是描述好處, 岔題太多不好, 但如果一篇文章跟你說抽菸的好處不說壞處, 理由是文章主題是 [七個理由告訴你為甚麼要吸菸], 你會接受嗎?
一個負責任的IT部落客, 理當給網友健全的資訊教育, 不是找理由掩護廠商, 我沒看到你的任何一篇文章提到Synology出事, 只有隱約婉轉的建議用戶更新, 您覺得這是負責任的做法? 還是對贊助廠商有交代的心態? 至至不濟, 這種宣導文末也該提醒用戶不更新的風險, 而非一句”要買的人自然會找資料”
無意筆戰, 只是sofree如果希望有更大的影響力, 就需要更負責任的態度, 以免害了愛護你的網友, 僅此勉之.
附帶一提,
底層有問題的設備光靠更新是無解的, 在Synology大改版之前, 最安全的做法還是丟在IPsharing後面, LINUX平台的設備只要不拿public IP幾乎可以解決98%的風險,
你好,謝謝你對於留言部分的理解。
謝謝你的解釋說明與分享您的想法,但這並不是坦護廠商,因為就我自己使用的狀況我是好的,單純就一個消費者使用者去寫的文章,我僅就我用到的去寫而已,就這麼單純。
沒遇到的東西我也不便多做評論,就像是網路新聞事件,你不是當事人,就根據報導內容選邊站,或者是一直壓著這點打,我想這也不是一件明智的事情。
您的留言我也不會做刪除,消費者如果真的認真想買,一定會去做更深入的研究或是問周遭朋友、爬文,網路文章的說服力不會大過朋友的說服力。
最後還是謝謝您提及一些技術層面的資訊做分享。
路過.
之前回的態度差到不得了現在卻裝聖人說無意筆戰…
你真行 ^_^
我會比較推薦直接購買office365 家用版,一年才三千出頭就可以擁有五台PC的office正版授權,還加5TB的雲端空間,速度跟安全性一定是家裡網路無法比的~~其他業者的網路空間也不錯,不過office365是我目前比較起來較划算的~
如果真的要使用雲端空間,倒是覺得Dropbox比較優秀,其次是Google Drive。
想問如果是企業存歷史資料(財務、銷售報表)、ERP備份是NAS比較適合還是雲端空間比較好呢?就金錢和風險衡量
能多一點備份,當然是好事,最好可以做到異地備援。
這個問題我有看到報導,說真的我看完之後,
問了一下周遭的朋友,他們也沒遇到。
針對報導內容,看來也是使用者不升級,所以遇到漏洞。
我自己都定期會做升級,所以這部份我自己沒遇到狀況,
我朋友也沒遇到,說真的蠻難以體會到的。
文章內容您可參考,就算是廠商邀稿,不過內容也是針對個人的狀況去寫,並不是貼新聞稿。
就算再怎麼好用
透過網路,在本質上
傳輸速度就很難比過用傳輸線(網路>10M叫做快,USB3<20M叫做慢)
安全性也不太可能贏過單機使用(駭進別人電腦要比到別人家裡偷東西容易多了)
成本上也絕對不比外接硬碟便宜(價格差很明顯)
還有不少缺點,不過光這些拿來打臉應該就夠了
各取所需,我個人的需求主要針對家中網路與電腦之間的檔案交換,或者是電視可以直接連線NAS做DLNA存取,不需要USB拔來拔去,開電視直接隨選隨看。
NAS成本確實比硬碟高些,畢竟是機器+硬碟,費用當然比外接硬碟高,因為就等於買一台小電腦來使用,但對於區網檔案共享、對外存取、多人共用來說,它有它的特色與便利性。
就算再怎麼好用
透過網路,在本質上
傳輸速度就很難比過用傳輸線
安全性也不太可能贏過單機使用
成本上也絕對不比外接硬碟便宜
剛剛發的文被刪了……
並沒有刪除文章好嗎 = =
因為DISQUS我有設定貼連結預設審核,因為垃圾留言都是丟連結的。
用刪文來隱藏事實嗎? 那我只好用訴訟來彰顯真相,
僅此敬告, 我之前的兩篇貼文包含這篇第三篇我都已經建檔作證據保存, 下次Synology再出事, 我會發動網友對您提起訴訟並要求損害賠償, 理由您很清楚, 為謀私利刻意隱匿事實並提供錯誤資訊, 至於算是詐欺或其他罪責, 到時候我再請律師同學幫忙研究.
我說明一下 我沒有刪除留言,因為部落格有設定審核機制,所以有放置網址所以沒有先顯示,因為我怕垃圾連結或者是惡意連結讓其他人誤點。
歡迎您嘗試經營個人WordPress並使用DISQUS你就可以了解了。
重申一下,文章就是針對「7個理由告訴你為什麼要用NAS 而不用外接式硬碟備份資料?」應該是有符合主題的。
如果真的需要圖利廠商,其實我大可以不要開放留言,成為一言堂,這樣不是更隱匿事實嗎? 發言前,請先三思,不當的指控也是有問題的哦!
歡迎您建檔保存證據,以維護您自身權益 ^^
附帶一提, 別在幫廠商騙人說問題在不升級了, 年初被攻擊的用戶升級之後, 今年八月NAS又被資m料加密綁架勒索, 事實就是系統有漏洞, 為何要推卸責任說是用戶不升級?
別把升級當藉口, 別家升級是提供更多服務跟應用, synology升級卻是補漏洞(還沒補成功),
負責任的廠商應該要承認錯誤盡快修補而非推卸責任說是用戶沒升級, 負責任的IT部落客應該是承認自己推薦的產品有待加強, 而非繼續誤導讀者只要升級就沒問題. 為了賺廣告費欺騙讀者, 以後再出第三波問題, 讓支持你的讀者失去珍貴資料, 你於心何忍?
事實就是年初升級的用戶, 暑假仍然被綁架勒索, 不付錢就銷毀資料, 而至今我也沒看到synology有任何賠償方案, 也沒看到更新之後他們有提出任何保證說絕不會再有漏洞導致被攻擊. 你可以繼續欺騙讀者, 也可以負責任的撤文或是提出警告. 是非對錯, 存乎一心.
感謝您提出的批判,當然這部分可能是一個問題點,但和前一則回應內容我想我的立場相同,我自己連邊都沒有沾到,所以我到覺得既然發現問題就是修補漏洞,出問題沒得解決就是找原廠請求賠償與處理。
單純在這邊做爭執,問題也不會解決。現在很多報導也都是僅供參考,如同這篇文章您也可以當成參考的一個依據。
消費者都很聰明的,他們要買東西之前不會單單看完這篇就購買,有問題一定會詢問,畢竟NAS的費用不是幾百塊就可以輕鬆下手,大家在搜尋資料也會搜尋「群暉 nas」之類的關鍵字,Google排名上也是有資安的問題,消費者當然也會點進入查看問題所在。
而且這篇文章的主題是針對NAS的優點所撰寫,當然我提及這些重點並沒有任何的問題點。如果東扯西扯,這就變成文不對題的文章了,那就是擺明了騙流量。
香腸大, 寫了這麼多, 你是否有先查一下資料, synology的NAS有漏洞, 全球都有嚴重災情, 就我印象所及搞了快一年還沒解決(截至今年暑假還沒完全解決漏洞, 目前是否完全安全我就不清楚), Synology的漏洞不但是駭客攻入盜取資料, 而且被害人的NAS還會被加密鎖碼, 不付錢就把你資料銷毀掉,
就我所知, 全台灣這麼多NAS廠商就只有synology出這個問題(或是我孤陋寡聞?), 你就偏偏接他家的宣傳稿, 拿你的名聲去硬拼這筆廣告費真的值得嗎?
https://www.google.com.tw/search?rlz=1C1VFKB_enTW618TW618&es_sm=93&q=Synology+%E6%BC%8F%E6%B4%9E&oq=Synology+%E6%BC%8F%E6%B4%9E&gs_l=serp.3..0.904.2630.0.3126.4.3.0.1.1.0.227.642.0j1j2.3.0.msedr…0…1c.1j4.60.serp..0.4.641.CNQJa8-iFq4
沒錯,他只有主機,硬碟需要自己準備(市面上的NAS基本銷售都是如此)。
請問一下 是買了NAS還要再買硬碟去裝是嗎?
沒錯,硬碟都是要額外自己購買的。
DS215j 2Bay網路儲存伺服器,PCHOME售價5490但我看規格硬碟部分3.5或2.5SATAX2但後面又(不含硬碟),所以是還要另外加購硬碟才能用嗎?5490只有外殼嗎? http://shopping.pchome.com.tw/prod/AGAC60-A9005PQ2L?q=/S/AMAA2Z
目前使用Google硬碟備份,學生帳戶無限空間!
本來有打算購買NAS,不過之後知道學校有跟GOOGLE合作,所以就省下NAS錢了XD
也是一種解決方案,不過要注意一下畢業後是否有繼續提供? 我之前大學畢業後,學生還是可以用Google Apps,不過我看我的都是限量方案 QAQ
我也是買了一台 213j 加減用,因為高級的 4bay 太貴了,不然 raid 5 比較保險 XD
隨便弄一台 ip 分享器來檔在外網跟 nas 中間,就可擋掉很多攻擊了,不過要記得設定 dmz+固定內網ip 才可以用 quickconnect (這有時候有點慢..我用no-ip有比較快一點點)
quickconnect 懶人設定比較方便啦! 畢竟針對初學者會比較簡易,慢點應該無訪。
不過進階者可以用你的方式,速度解析上不用繞很多層,會較快。
專業!
個人有用N54L配合WIN2012做NAS 結果吾輩智商不夠 哭哭 權限很多設置起來很奇怪
Synologo什麽的有考慮過 但是 價格真的很貴的說
雖然有用Pi+BTSync做同步 同步幾天硬盤就不能挂載了
BTSync内網同步起來還是很奇怪
最近再考慮要不要換其他OS 但是硬碟的東西沒辦法處理 還是接著啃2012好了
Synology 單價算低了XD 考量到軟體的實用性,算划算啦!
當然要自幹也是OK,不過不是大部分都可以自幹成功,會有點辛苦XD
嘛 吾輩主要也把NAS當HTPC用了 所以還算划算?
(不過顯示卡貌似比較舊了 1080P的沒辦法播放呢 哭哭
不過Synologo好像有支持浮點運算的蝦米的就可以不用客戶端解碼呢 好像很棒的感覺
可以try try ,然後可以期待一下明天我們的新文章 哈
呵 我只能說 google一下百度雲 你會感覺 連nas的錢都省了!
即時下載 資料 秒下! 當然a片不給下了
百度云屬於公有雲,要使用百度云不如使用Google或是Dropbox。
NAS 可以串聯設備播放影音、建置檔案,但一般公有雲並無法做到。
NAS 當然也可以串公有雲串異地備援。
私有雲好處就是資料隱私自己管。
Synologo 今年出大包
又是被當成挖礦機
又是被綁架勒索….
原來是邀約評測哦~~~
驚驚怕怕
其實跟之前回的一樣,若仔細看過新聞後,問題都是發生在使用者不升級,我自己天天使用也有開放QuickConnect ID,但一有更新我就會去update他,相對的我也沒中槍。
市面上NAS很多,可以挑選你喜愛的品牌,不過以軟體操作介面來說DSM是最簡便的。
滿猶豫是要NAS還是RAIF
而且是只有自己單人用的前提
RAIF 是?
打錯@@ 是RAID
同樣和NAS考慮的還有磁碟陣列盒等之類的陣列裝置@@
NAS 彈性、自主性較高,個人比較喜歡用NAS啦!
NAS太慢了,我也用 2Bay的 Nas一段時間
各種功能又跟雞肋一樣,都不是很好用 orz
個人覺得RAID硬碟在工作上真的比較順手呢
尤其用 Thunderbolt 2 的陣列真的快的不得了呢 :D
各種功能雞肋!?
主要還是看你個人需求,我個人主要使用DLNA + Download Station 頗方便的。
自從用過Synology後就會開始嫌棄別家的介面(茶
是說那些外接硬碟也不用丟,全部拿去串接在NAS上
讓外接硬碟多了NAS的功能,NAS的空間也可以變大一些了(爽
是說DSM 5.1終於有自動更新了,不然每次都要手動更新煩死了
雲同步也終於有了選擇性同步的功能,不過….用了之後實在搞不懂Synology的工程師在想什麼
你就直接讓我指定NAS的一個資料夾對雲端的一個資料夾就好了啊!
為什麼在NAS端選了一個資料夾(資料夾A)後,無法指定與雲端資料夾(資料夾B)同步?!
一定會變成在雲端建立出 新的 資料夾C
而如果在上一步同時選了雲端資料夾B同步則反過來會在本地端建立資料夾D?!
根本無法指定資料夾同步啊!真是難以理解Synology工程師奇怪的邏輯啊!!
所以後來我還是用GoodSync同步了….@@
是說DownloadStation終於有新版了,舊版的DS無法正常使用迅雷雲,新版的終於可以了(O.O)
同步的話,我自己有使用dropbox、Google Drive、Cloud Station 交替使用。
版主
那NAS那麼多款 有推薦的嗎?
看需求才能推薦啦!
初學者,想要便宜方便,DS213j推薦使用,因為大概五六千而已,頗划算的。
如果你不急著買,可以等月底看看DS215j規格出來再決定。
中度使用者,對NAS有一定認識,可以用DS415Play。
錯字..想必是用新注音輸入吧?
如果你想要擁有一個私有雲,不放心(工友)雲
謝謝提醒,感謝看這麼仔細XD
我是用新注音,明明前面都調整了,他還是不會學習 Orz
其實沒辦法比
因為價錢上差滿多的
如果要一個平民用起來不錯的
大概也要買到DS114才會用爽爽
都要可以買兩顆3.0的3TB外接了
不過真的一分錢一分貨
DSM真的大推,而且還能直接掛載MEGA
這表示連電腦都不用開,也不用傳檔案
直接平板逛論壇把連結貼上去,就能直接用平板看
也不用擔心平板容量問題
如果是把檔案帶出家門,除非網路不錯,檔案不大,
不然還是會使用隨身碟;
如果是自家用分享檔案or動物機,當然就NAS了
額外補充一下給考慮的人:
如果你家沒有固定IP,synology有提供域名,
且有quick connect 幫你開牆(就算你是浮動IP也能連上)
但是quick connect 並無法使用所有的功能,
所以如果是要出門用或是遠端分享檔案,
最好還是要有一個固定IP。
價格有差是沒錯! 以整體便利性來說,NAS可以把硬碟發揮到更強大,而不單單只是一個電腦共用磁區,這點是非常有價值的。
Synology 的Quick Connect 真的很方便!! 搭配DDNS也是可以很順暢的。(都內建,方便用)
這事件很大,但是如果你有仔細看過報導,系統漏洞是原因,但是更重要的主因就是使用者沒升級,使用舊版系統。 如果說使用新版系統有問題,這就100%是NAS廠商的問題了。
我自己是沒遇到,因為我都一定會做升級啦!
這就好像XP用戶堅持不升級、或是WIN7用戶不升級,遇到被挾持,但微軟最新版早就更新到8.1了這樣。
我對 NAS,尤其是 Synology 的 NAS 最大的印象是…
> Synology NAS年初才爆挾持挖礦,鬼月又出脅迫逼付贖金
http://www.pcdiy.com.tw/webroot/article.php?art=544
我絕對不會說某S的外接,我用了四五顆,平均不到一年就壞 (正常使用,沒用來 bt 或幹嘛…)
我同學也有遇過,存在雞排裡面,就GG了~~~~~ 最近發生,感覺好可怕 = =”
而且我用過四五顆的原因是因為每一年都會壞一次,我只好拿去換新的 (保固自動刷新一次)
哈哈,其實也蠻爽的(誤
香腸大,不用那麼多理由,只要跟人說,我買了一個 3T 的外接硬碟,無預警的說壞就壞,六七年的心血全部都在裡面,一度讓我想輕生…
現在我用 NAS ,自動幫我拷貝雙份,而且隨時想看就看,真方便 T_T 後悔當初沒買….
遇過才知道痛,沒遇過都覺得沒差、沒關係,自然使用就好,幹嘛額外花錢買NAS。 哈哈~